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
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
 首页  研究院概况  研究方向  课题与成果  汉江生态经济带数据中心  联系我们 
站内搜索:
新闻动态

张湾区政协副主席王义红、扶贫办主...
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一资政报告获湖...
我校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获批湖北省...
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的十堰市“...
赞一个!钟毓宁校长出席湖北汽车产...
校长钟毓宁莅临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...
市社科联主席欧阳山应邀来我校作专...

学者观点
您的位置: 首页>>学者观点>>正文

十堰如何建设发展 多位专家建言献策
2019-04-24 11:01  

秦楚网讯(十堰晚报)记者 吴忠斌 刘成臣 报道: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推动“两山理论”实践创新,实现高质量发展?昨日,在十堰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·第十二次专题研讨会上,多位专家就进一步深化京鄂对口协作,推动十堰建设“现代新车城、绿色生态市”建言献策。本报现摘登部分专家发言,以飨读者。

立足“一二三”思路 推动十堰跨越发展

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 范恒山 

 

范恒山

十堰山清水秀,为实现“两山”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基础。按照“两山”理论,十堰要实现跨越发展,可以立足“一二三”的操作思路来推进。 

“一”是要守住一条底线。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切工作的底线。发展的产业必须是绿色产业,而产业的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。标准就是经济要发展,甚至要跨越发展,但是自然美景,绿水青山,只能好不能坏,这是一个底线。 

“二”要推进两个转换。第一个转换是把边缘地带变成中心地带。边缘地区的各个行政区虽然分属不同的省,但是它们可以建立经济合作区,联合打造经济区,让边缘变成中心,冷区变成热点,封闭走向开放,竞争转向合作。第二个转换是要借自然美景优化营商环境。要走跨越发展的道路,要借助自然美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 

在这个基础上,要做好三篇文章。 

第一篇文章,要做“加”的文章。一是加企业,要把优势生产主体引进来、加进来,成为城市和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二是加技术,要充分利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和共享工具,把偏远地区同现代化进程紧密地联合起来,通过这种技术工具占领生产、销售的高地。三是加体制模式,推进相关的体制改革。四是加概念。要善于包装,补概念,把跟时代紧密结合的这些概念,融入到传统生产和生活之中,赋予新的含义,同时给它留出新的空间。 

第二,要做“借”的文章。借什么?我认为有四个借。即借势、借力、借方、借台。 

第三,要做“联”的文章。第一,联手。各个地区之间相互合作,联手打造经济区,联手争取试验示范的项目,联手打造经济品牌。第二,联动。包括地区间相近产业的联动,打造产业带,打造创新走廊。第三,联带。要把各种产业一并考虑,要发展融经济。第四,联想。就是能融则融,能攀则攀,找到合作机遇。 

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经济体

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许宪春 

许宪春

我长期做统计工作,对于战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,在这里我讲三点具体意见。 

第一,十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。比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。国家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机遇,全面对外开放,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,充分利用这次机会,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,包括引进来、走出去。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与交流,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的优势,进一步加强地区的合作,积极参与产业投入,高水平承接产业转型。 

第二,充分发挥十堰的资源优势,来实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。十堰具有生态环境资源、教育资源、医疗资源、旅游资源、稀缺资源等优势。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。 

第三点,大力发展经济体。要实现合理的增长优势,就要找到发展的出口。新经济应该是实现跨越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。在第三产业中,有许多行业要么是新经济产业,要么是与经济相关的产业。新经济,我认为具有很独特的地方,比如在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。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来发展自己,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。 

举生态文明大旗 走绿色发展之路

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,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、原所长 肖金成 

肖金成

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保护区,地处汉江中上游,是汉江平原的生态屏障,其生态地位决定了十堰市必须高举生态文明大旗,走绿色发展之路。 

十堰市有很好的产业基础。汽车产业发展仍然是十堰市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未来的产业一定是生态友好型产业,不要认为一发展产业就会影响生态,就会破坏生态。实际上很多产业是生态友好型产业,也就是对生态没有大的影响。我们不要把发展产业一味地和生态对立起来,实际上很多是可以融合的。 

第二,要发展生态依赖性、环境依赖性产业。有些产业要依赖好的生态环境,没有好的生态环境,这个产业就很难发展。比如说康养产业,生态环境不好,发展康养产业投入再多的钱也不行。再就是旅游业,实际上也是环境依赖型。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的产业,就是十堰市要发展的产业。十堰市要制定产业的负面清单,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产业,要坚决拒之门外。 

十堰地处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重庆四省市交界地区,地处边缘,如何摆脱这种边缘化的地位?我的观点是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,化边缘为中心。十堰市有条件、有机遇发展成为四地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,我建议十堰市要集中发展、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,通过集中、集约、集群来化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。 

开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第三条实体道路

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、北京大学教授 杨开忠 

杨开忠

理论上模糊必然带来实践上的盲目。实践“两山理论”,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“两山理论”的科学内涵。 

开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第三条实体道路。从绿色发展来看,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分实体和虚拟两个方面。从实体经济来讲,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存在三条道路:一是生态产品易地输送。除了基于上下水、上下风等自然力量的易地输送外,一般人工易地输送是难以实现的。即使实现了,也会付出高昂代价,而且输出地因此可能得不偿失。二是发展以绿水青山为直接投入的生产,如生态农业等产业。三是以绿水青山作为生活投入,实施地方品质驱动。 

十堰要在走第三条道路上勇于当先。一要转变发展观念,充分认识、尊重、顺应地方品质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律,充分认识、尊重、顺应绿水青山是地方品质基础的规律。二要研究以绿水青山为基础的地方品质提升方法,进一步突破地方品质瓶颈,让设施和服务更人性化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十堰地方品质综合体。三要研究基于市场的地方品质提升方法,让市场机制起决定作用,开发利用公私合作机制(ppp),并实施十堰营销战略计划,针对目标市场,包装和营销十堰地方品质。四要实施科技、人才、文化创意战略(TTC战略),制定十堰科技、创意、人才兴市上台阶行动计划,实现科技十堰、人才十堰、创意十堰、人才十堰。 

十堰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中大有可为

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、湖北省“一带一路”研究院院长 秦尊文 

秦尊文

在美丽汉江当中,十堰大有可为。十堰在汉江生态经济发展过程当中,要大力作为。 

一是打造“美丽汉江”,十堰大有可为。十堰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战略水源区,是华中、华北2亿多人口的“水缸”,是中国的“绿肺”、药谷和生物基因库,生态功能十分重要。十堰要积极主动加强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,守护好国家生态命门。 

二是构建“畅通汉江”,十堰大有可为。在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中,十堰有望后期达到世界航道标准,还有港口建设、铁路建设、公路建设,从而促进省际间互联互通。 

三是培育“创新汉江”,十堰大有可为。十堰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。打造提升传统产业,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,打造汉江千里汽车产业园。要抓住汉十高铁即将建成的机遇,发挥仙山秀水汽车品牌优势,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。 

四是创建“幸福汉江”,十堰大有可为。要优化城镇空间格局,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,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。支持十堰打造商用汽车基地、旅游休闲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,实现由传统山城向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。 

五是发展“开放汉江”,十堰大有可为。抓住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,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,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市场空间、优化配置资源,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。 

六是建设“活力汉江”,十堰大有可为。十堰可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、卫生资源,多方联合打造成为区域性的高校,区域性的医疗中心,使十堰真正成为汉江流域的枢纽性城市。 

关闭窗口

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  版权所有